【物流技术与应用】2012年11月
物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国家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行业方针指引下,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近年来,中国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技术与装备的改善、物流理论研究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就总体来看,中国物流系统仍然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发布的2011年全国社会物流运行情况通报显示,2011年全国物流总费用8.4万亿元,同比增长 18.5%,增幅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全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7.8%,同比持平,社会经济运行的物流成本仍然较高。因此,运用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应用先进技术与装备,进一步提高我国物流现代化水平仍然是极为艰巨的任务。
在社会物流系统优化运作过程中,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进入系统的物品或物体必须具有一个良好的物理形态,因为它们是组成物流系统的主体元素和物流作业的对象,如果它们处于易损毁、不规整、散乱无序的状态,在系统优化中应用任何先进的方法和技术装备都将事倍功半、难以奏效。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高度重视物流包装和集装单元化的作用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
物流包装
物流包装也称为运输包装,是指产品在运输、存储、搬运等物流环节中需要对其进行包装以起到保护产品安全、方便物流作业以及提高运作效率等作用。随着现代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物流管理内容的不断延伸,物流包装作为一种新的应用形式,受到业界的普遍关注。从现代物流学角度看,包装与物流是两个紧密相关的经济学概念。在引进现代物流概念之前,包装通常被认为是产品生产中最后一个环节,即受生产条件限定的包装设计和技术,往往忽略了现代物流与配送过程的要求。然而根据现代物流的理论与方法,包装在物流配送过程的第一阶段起着重要作用,包装容器系统设计和相关技术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运输包装区别于产品包装,是以运输储存为主要目的的包装。它具有保障产品的安全,方便储运、装卸,加速交接、点验等作用。方式和造型多样、材料和质地不同、包装程度差异等特点决定了运输包装种类的多样性。
按包装方式不同,可分为单件运输包装和集合运输包装。前者是指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作为一个计件单位的包装;后者是指将若干单件运输包装组合成一件大包装,以更有效地保护商品、提高装卸率和节省运输费用。在国际贸易中,常见的集合运输包装有集装包和集装袋。
按包装类型不同,可分为箱、袋、桶和捆等不同形状的包装。
按包装材料不同,可分为纸制包装、金属包装、木制包装、塑料包装、麻制品包装、竹、柳、草制品包装、玻璃制品包装和陶瓷包装等。
按包装质地不同,可分为软性包装、半硬性包装和硬性包装。
按包装程度不同,可分为全部包装和局部包装。
综合应用特点,运输包装首先要起到保护产品的作用,即: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同时具有防水、防潮、防虫、防腐、防盗等防护能力;包装材料应该符合经济、安全和环保的要求;包装重量、尺寸、标志、形式等应符合国际与国家标准;也应该考虑到便于搬运与装卸,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操作安全便利等因素。
运输包装的设计应遵循标准化、系列化、集装化、大型化、多元化、专业化、科学化、生态化等原则,应用包装材料、方法和包装机械设备等包装技术新成果合理地制定出包装方案。
集装单元化是物流现代化的基点
对比近几年我国的社会物流总费用不难发现,字2005年以来,该数据一直维持在18%左右,与发达国家10%左右的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对此,中国著名物流专家吴清一教授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整个供应链上的物流系统运作效率低。要提高物流现代化水平和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推行集装单元化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据吴清一教授介绍,为了实现物流作业机械化、自动化以提高物流系统的 作业效率,首先必须把货物规整成统一规格的作业单元。这种便于储存、搬运和运输的货物单元称之为集装单元。以集装单元为基础而组织的装卸、搬运、储存和运输等物流活动一体化运作的方式成为集装单元化。集装单元化有效地将各项分散的物流活动联结成一个整体,是物流系统合理化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方式。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实施集装单元化的物流作业系统一般称为集装单元化系统。集装单元化系统是以集装方式进行物流全过程各项活动并对此进行综合、全面管理的物流形式,是许多物流作业活动的总称。集装单元化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工具要素、管理要素和集装系统的社会环境支撑要素。集装工具在诸要素中是最主要、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集装工具要素主要由各种集装器具及配套工具构成,如集装箱、托盘、周转箱、集装袋、散装罐、仓库笼等。这些器具的主要作用是将零杂货物组合成单元货物,并以这些器具为承托物,以单元货物形态进行物流活动。
托盘作用一贯化与托盘共用系统
托盘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一种集装器具。由于物流系统要处理的绝大部分对象是件杂货,它们的形状各异、大小不一,难以适应物流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要求。把件杂货堆码在托盘上形成的托盘货物单元形状规则,可以用叉车等物流设备进行装卸搬运,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同时,可以实现单元火啊格式货架存储,提高仓库的容积率。
需要强调的是,托盘必须合理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率。吴清一教授指出,目前在我国,托盘的数量虽然日渐增多,但是大都只在企业内部使用和周转,产品出厂时作为货物载体的托盘留在工厂,并不随货物一起发运。货物到达客户的仓库或配送中心是再被码放在新的托盘上。这样,托盘使用范围受到限制,每一个物流环节都要发生托盘更替,反复地装盘、卸盘,必然会使物流系统效率降低,也增加了货物受损的可能性。而合理地做法是,在形成托盘货物单元以后,在物流系统各个环节应始终保持托盘货物单元的形态,托盘与所装载的货物构成一个整体直至送达最终用户。这样即是托盘作业一贯化,即,在物流全程都要实施托盘化作业。
在实现托盘作业一贯化过程中,回收随同货物发往四面八方的托盘对于任何发货企业来说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了解决实施托盘作业一贯化所产生的托盘回收的问题,必须依靠国家和有关企业的力量,建立某种形式的社会化托盘回收系统,以实现托盘共用。该系统由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即托盘租赁公司经营运作。托盘租赁公司拥有足够数量的托盘可供有需求的企业租用,并在各地建立托盘回收网点,以便将发送到四面八方的托盘顺利回收后循环使用。托盘使用单位有需求时,只要租用所需数量的托盘,并按约定的价格向托盘租赁公司支付租金即可。当托盘货物送达最终用户时,所产生的空托盘可以送到就近的托盘回收站。在托盘共用系统中,托盘的补充、维护和清洗等工作全部由托盘租赁企业承担,其托盘管理和维护活动可以一直延伸到托盘使用企业的生产与仓库作业现场。
物流包装与集装单元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物流包装与集装单元化有所区别而又相互关联。物流包装是以产品为基点而展开的活动,集装单元化是基于优化物流系统为出发点的系统技术行为。集装单元器具(如集装箱、托盘等)具有通用性,其规格尺寸与性能的确定不受某种特定产品的限制,但是由于产品通常在进入物流系统时要以集装单元器具诶承载体,所有产品包装的设计与集装器具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吴清一教授认为,结合现阶段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特点,对物流包装的探讨应关注如何在整个物流系统中实现包装与集装单元化的结合,让货物安全、高效、低成本地流通,并对今后的行业应用产生启发。在这一过程中,必须重视标准化。物流包装的设计一定要考虑到集装单元器具的标准化、系列化,这一方面利于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物流成本的降低。
据了解,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以及各行业对物流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深入,物流包装已经开始与集装单元融合,出现了"包装一体化"、"集合包装"等作业形式。
包装一体化的技术核心在于包装容器的设计和相关标准的制定,满足这一设计的包装容器不仅同时兼有仓储、运输和便于搬运、配送的综合功能,还可作为生产线上的工位器具使用。包装容器通用性的增强,既减少了物流环节和物流作业中包装器具的使用量,有降低了装箱、拆箱、转换包装等重复作业所需的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
集合包装同样是将包装方式与物流作业融合,以托盘、滑板为包装货件群体的基座垫板,或者利用包装货件堆垛形式,并以收缩、拉伸薄膜紧固货物,使其成组化,构成具有一定体积、重量和种类,便于采用机械作业的货物载荷单元。
此外,发展绿色物流包装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绿色物流包装提倡减量化包装,推行成组化物流包装,减少物流过程中对包装物的使用,从而降低资源和能源损耗。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应当积极加强研发绿色物流包装材料,使用可降解材料,另一方面,通过集装单元器具的使用提高包装物的循环和回收利用率。